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策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 教育部

2018-10-30 10:02:33   浏览量: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有关情况介绍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家民族命运、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有关报刊刊载的《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对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就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加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对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作出具体指示,要求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切实遏制并扭转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命运问题,关系民族体质健康的危机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问题。

  (二)电子产品“全面包抄”大幅加重用眼负担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广泛普及,在家长放任和依赖、学校覆盖、社会影响共同作用下,儿童青少年低年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现象非常普遍。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揣在兜里、随身携带的“电子保姆”,学校把电子产品作为不知疲惫的“电子老师”,儿童青少年着迷并把电子产品作为从不离身的“电子器官”。电子产品在时间、空间、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包抄,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大幅加重。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农村的孩子也加入“低头族”。近年来,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快速上升,重要原因就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滥用。

  现实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着家长对近视认识不足与督促健康用眼之间、电子化教学推广与减轻用眼负担之间、全社会普遍“低头”与青少年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之间的“三重矛盾”。

  (三)课内外学习负担不断加重

  目前很多家长深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从幼儿园甚至从出生开始,不断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到了中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度焦虑导致校内减负校外补,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使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雪上加霜。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放学后在家上网课,进一步加重了用眼负担。

  (四)近视率低龄化、发展快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

  二、《实施方案》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部署,为防控近视打下坚实基础。

  (一)亮点

  从整体上看,《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实施方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二是打造近视防控“升级版”。2008年,教育部印发实施《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体育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八个国务院相关部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职责和任务。不仅是参与部门“量”的升级,更是“质”的提升。

  三是明确家庭首当其冲作用。《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开篇提出家庭防控近视的6条倡导性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一定要关口前移,从婴幼儿开始,强调家庭对于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重大影响和决定性意义。

  四是倡导多方面总动员。《实施方案》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五个方面提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倡议性要求。倡导和推动家庭、全社会共同参与,把近视防控提高到国家层面、战略高度,依靠、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重大部署

  一是“开门见山”明确目标。《实施方案》设定两个阶段性目标,都具有刚性约束意义。一是到2023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逐年评议考核,逐年确定年度目标,逐年向前推进。五年目标是控制趋势,2030年目标是实现根本扭转,确保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二是“压实责任”签订责任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签了就得落实,落实不了就要问责到人。

  三是“注重长远”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实施方案》一个硬性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以刚性、“带牙齿”的评议考核给各级人民政府戴上一个贯彻落实的“紧箍咒”。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有力推动和促进各地人民政府强化抓好近视防控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育部和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实施方案》印发后,教育部等八部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1.教育部等八部委开展的工作

  ——做好政策解读和新闻宣传。教育部发布印发《实施方案》新闻通稿和答记者问,介绍《实施方案》出台背景、近视防控总体考虑和阶段性目标、对各相关方面近视防控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建立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制度和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等情况。

  ——专题座谈部署。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相关方面代表50余人参加座谈。

  ——研制分工方案。教育部研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将43项任务分解到8个部门,将33项任务分解到教育部相关司局。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全面汇总梳理地方和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于10月24日编发教育部简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综合施策共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牢固防线》,供地方和学校学习借鉴。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宣传推广部分地方和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经验。

  ——部署开展近视率核定。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各省份2018年近视率核定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

  ——启动评议考核办法研制。教育部已经启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研制工作并形成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成熟后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

  ——强化部门协同推动落实。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通过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结合部门职责研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具体行动方案。

  2.各省份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研制近视防控省级政策文件情况

  黑龙江省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学生近视情况汇报,部署全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并于10月26日印发全国第一个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省级行动方案。山东省以立法形式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用专门章节明确全省学生近视防控重点任务和要求。其它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启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行动方案研制工作,多数省份拟于近日印发实施。

  三、教育系统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山东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武汉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京市密云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等地通过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地方发展战略和民生工程,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基地和专家委员会,构建多级防治网络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

  (二)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江西省、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天津市北辰区、辽宁省鞍山市和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等地方和学校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监测体系,每年定期开展学生体检、视力二次筛查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及时更新筛查结果,完善医院—学校—家长—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

  (三)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黑龙江省、天津市、浙江省、云南省、江苏省扬州市、重庆市南川区等地结合地域特色,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四)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北京市、江西省、重庆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广东省广州市、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教室和黑板照明标准化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配备可调节课桌椅,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四川省攀枝花市投入360万元实施免费作业本政府采购制度,每年为11万小学生和初中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

  (五)减轻学业负担,缓解用眼压力。黑龙江省、浙江省、北京市密云区等地通过推迟中小学生早晨入校时间,保障学生睡眠,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有效减轻课业负担。

  (六)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规避迷恋网络游戏。天津市、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开展“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电子产品使用口号,积极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七)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河北省石家庄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一小、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开展主题化、活动化视力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丰富视力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和活动载体,张贴眼保健操挂图,通过绘画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眼睛健康“动起来”。

  (八)动员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黑龙江省、天津市、辽宁省鞍山市等地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反馈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等形式,动员家长参与防近工作,指导家长确立科学防近理念,向学生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家长对近视危害的认识,形成家校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合力。

  (九)强化考核督导,夯实工作责任。山东省、浙江省、云南省、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扬州市、北京市密云区、四川省资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和班主任考核内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近视发生率不能降低的进行通报和问责。

  (十)打牢基础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浙江省、云南省等地加强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学校医务室(卫生室)建设,按照要求配备校医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奠定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下一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任务

  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以综合防控为主题,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指引,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考核刚性约束,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支持、社会共治”的综合防控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控体系。研究成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整体统筹、部门联动。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高效整合的制度体系,做好整体覆盖、需求导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资源配置,形成科学高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网络和体系。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视力保护防大于治,预防近视的核心是完善对健康用眼知识的宣传覆盖。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全社会近视防控科普宣教,大力宣传用眼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破解“近视不是病”的长期错误理念,织密全链条防护网络,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推进体育改革,强化体育锻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练”“赛”,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标准研制,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激励政策体系,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四)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保障到位。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列入年度预算,专门用于视力健康状况抽查、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支持地方开展近视防控试点、组织开展宣讲和培训活动等工作。

  (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减轻孩子用眼负担。从制度规范、技术攻关、扩大宣传三方面发力,控制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习惯。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每日每周使用电子产品的参考上限,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近视的共识。

  (六)组建专家队伍,推进健康教育。一是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明确宣讲目标和要求,面向基层和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强化广大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意识和能力。二是面向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遴选成立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工作。

  (七)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规范长期跟踪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确定标准,分步实施,跟踪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变化,全面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八)推进综合防控试点,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部署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区和改革实验区遴选认定工作,强化示范引领。

  (九)加强人才培养,凸显科研支撑。鼓励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培养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师。推动相关高校和单位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

  (十)落实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完成2018年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基线数据核定工作,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并印发实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夯实工作责任。

 

 

全国教育系统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

近视典型经验与有益做法清单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方案措施

地方主要经验与有效做法

代表地区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

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指导、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构建三级防治网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率达100%,视觉健康发育档案建档率达100%

山东省

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健康龙江行动”战略,明确教育、卫生部门职责,成立防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省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基地,在全省城乡确立300所学生视力监测点校,开展视力筛查、宣传教育。

黑龙江省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制定近视防控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卫生部门开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试点地区在资金扶持、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上报防控实施方案,建立近视防控体系。

江苏省

将学生视力健康纳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民生工程,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依托市视防中心组织开展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

湖北省武汉市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机构干预、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配合”的综合干预机制,建立市级干预中心和各区分中心,配置科普保健室,指导近视防控工作。

河北省石家庄市

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统筹推动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北京市密云区

按照“早期预警、跟踪监测”“专家指导、科学预防”“加强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试点,建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支持配合,多部门参与的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

投入1.1亿元完成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和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

北京市

统筹安排“改薄工程”项目资金,推进改教室照明、改课桌椅和加强健康教育工程,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加大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

重庆市

全面配备可升降课座椅。

海南省

市、区两级财政统一出资进行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开展学校教室照明情况摸查,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按优先改造和深化改造两个阶段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开展设备更新、线路改造、电力增容等,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广东省广州市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

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配备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合理摆放课桌凳间距,并按要求安装标准黑板等教学教具条件、改善教室照明条件等。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

实施免费作业本政府采购制度,每年分别按每生30元、40元的标准为小学生和初中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2018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360万元,为全市近1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采购 “防近视作业本”。

四川省攀枝花市

结合校舍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科学配置硬件设施,切实改善教室采光与照明,配备人体工程学课桌、椅,改善黑板等教学教具条件,为学生建立良好视觉环境。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三年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完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和标准化的硬件设施,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学校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全区中小学3.3万余套课桌椅、844间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度和标准化黑板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定期对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等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保健室根据学生身高列出学生相应的课桌椅号,班主任定期为学生调换座位,及时调整学生用眼距离。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档案

315岁幼儿及学生的眼病筛查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两年共筛查130万人次。

海南省

建立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专家委员会,制定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技术标准,研发青少年视力低下三级预警系统,对学生视觉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追踪监测和分档管理,为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省

制订“青少年视力保护行动计划”,建立儿童青少年电子视力健康档案,每学期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筛查,及时更新筛查结果,完善医院—学校—家长—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的多点互联机制。

江西省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研发智能化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三项监测”体系,制定近视三色预警量化指标,实施视力健康风险预警。

湖北省武汉市

与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合作建设眼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一体长效防控大数据平台,追踪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开展视力低下规范化筛查、预警、防治工作。

江苏省南京市

开展“儿童眼保健惠民行动——辰光行动”,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眼病筛查,筛查结果直接上传到儿童眼保健系统,将结果呈阳性的学生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切实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天津市北辰区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档案

建立7个视力防控基地,面向主城区30万中小学生,每年开展4次视力筛查,同时建立学生视力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和数据分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

建立学生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学生体检、视力二次筛查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成立中小学生视光中心,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视力监测档案,对不同视力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辽宁省鞍山市、沈阳市等地

建立视力检查、复查、干预、追访机制,每年为各年龄段幼儿进行视力普查,针对视力低常幼儿,向家长发放矫治单与健康教育双回执,确保幼儿视力情况得到重视和干预。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天津市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落实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结合地域特色,自编自导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切实丰富大课间活动的载体和形式。

云南省

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体育课、班级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导向,着力解决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

浙江省

在全区135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全员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体育节),并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确保学生参与率达100%

重庆市南川区

把防近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明亮双眼。

黑龙江省

实施健身计划,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和一次体育大课间,开展校园足球、篮球普及行动,为足球特色学校配备教练员,推动县(市、区)学校开展每天一节足球等社团课。

江苏省扬州市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大力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除体育课外坚持每天课间操、集体跑步各半小时,并列入学校课程表。

北京市密云区

坚持眼保健操,增加远眺和仰望

坚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规范学生读写姿势,保证每天两次眼保健操,坚持早锻炼后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远眺、在晚自习后进行5分钟仰望星空,学生近视防控效果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教鲁北二校和乌额格其学校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深入开展视力健康教育

对教室灯光、阅读习惯,坐姿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发现视力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

江西省

通过讲座、健康宣讲等形式,向幼儿和家长讲解视力保护相关知识;开展课题研究,对视力低常幼儿进行多途径追踪干预,验证和总结多种家园共育改善幼儿视力的有效方法。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每年开展“送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七年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健康读本,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宣传资料,促进家校形成合力,全方位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现场咨询,对家长开展防近知识科普,指导家长建立精准的近视防控理念。

辽宁省鞍山市

加强“阳光体育大间操”和“多维爱眼体操”管理,丰富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和活动载体,使防近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河北省石家庄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开展主题化、活动化教育活动,推行“byebye 眼镜”工程,通过张贴眼保健操挂图、“防近健康报”展评、绘画展、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眼睛健康“动起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一小、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规避迷恋网络游戏

开展“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假期电子产品互动口号,家长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确保孩子不迷恋网络游戏。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动员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

动员家长参与防近工作,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馈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等形式,提高学生家长对近视危害的认识,做到家校协作无盲点,防控过程无空白,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视力的局面。

黑龙江省

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平台,向学生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

天津市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将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对全省17市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不能逐年降低的市县级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

山东省

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卫生室建设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等纳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促工作推进。

浙江省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将对眼健康在内的学生体质提升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同时将视力监测作为每年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必测项目,将排名结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市直各学校年度综合考评,对测试排名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

江苏省扬州市

启动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每年对包桌椅达标情况、教学环境采光照明情况等有关视力健康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联合卫计部门对学校进行现场检测,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省。

云南省

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立体式”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坚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预防近视和用眼卫生、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采光条件、强化体育锻炼等工作分别作为评课、班主任工作、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预防青少年学生近视工作落地落实。

四川省资阳市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估、通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湖北省武汉市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在实时监督、评估、评价学生视力状况的基础上,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实行视力不良警示制度,对达到预警级别的学校提出警示,并进行专项督导。

北京市密云区

把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根据每年视力检测数据,开展优秀学校评比、家长满意度评比,并将检查评比结果作为学校管理考核重要内容。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明确班主任是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将学生视力不良防控纳入班级日常管理,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推进以“健康”为中心的

全程精准防控近视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近年来,全球总体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约有1/4人口是近视眼,约达到20亿人,已成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东亚和东南亚是重灾区,体现为17-18岁青少年近视率高达80%-90%,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中东地区等地区近视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如无有效干预,2050年全球约有47.6亿近视人口(49.8%)。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亦持续攀升并呈低龄化趋势。根据调研数据,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83.3%、大学生为86.4%,其中85%—90%为近视眼,估计目前全国近视眼中小学生超过1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排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前列,而近视人数高居第一。

  近视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生活质量和未来择业,还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经济损失。而且,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黄斑病变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成人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市高中毕业生中10¬—20%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至2020年我国高度近视总人口将超过4000万。近视形势给国家战略安全也带来隐患,2018年非特殊兵种征兵裸眼视力标准已放宽到0.3、0.4。

  因此,亟待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源头入手,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使近视“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后果轻”。

  然而,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巨大困难和挑战:一是近视防控协同工作体系尚未建立,我国眼初级保健和眼视光医疗服务资源仍然不足。二是未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合理分类防治。三是重治轻防,近视危险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四是近视防控信息平台和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化服务有限。五是公众意识和技能有待提升,健康宣教方法和模式有待创新。六是考评机制不完善,社会支持性环境有待改善。

  新时代,为达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目标要求,我们认为,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分级分类全程精准防控”,切实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高度近视率。

  一是建立“医教结合、医防融合”等工作机制,促进各项防控措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学校以及社会有关机构的全面落实。推行家校联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以建立眼健康档案为基础,分级分类精准防控。预防关口需提前至学龄前儿童,根据视力屈光档案,将个体屈光分为正常视力屈光发育、近视高危、低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四类进行管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有侧重地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危险因素监测干预、低浓度阿托品药物或中西医医学干预、眼底定期监测等不同级别措施。三是严密控制近视危险因素。通过校内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校外家庭户外活动作业等确保每天2小时以上。开发针对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读写坐姿、电子产品使用等智能监测评估工具,实施量化监测和反馈指导,促进自主眼健康管理。四是建立全程化的儿童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公共卫生和眼视光诊疗数据互联互通,卫生与教育部门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眼健康”为学生家长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全程眼健康服务。五是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人物等作用,投放覆盖面广的护眼公益宣传;编制核心防控知识和建立权威科普资源平台;开发系列近视防治读物、宣教视频;努力创新健康宣教方法和模式。六是建设良好的考评和社会支持环境。将视力健康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将日常护眼行为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加强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和社会视力保健机构监管。

  近年来,上海市连续三轮开展聚焦青少年近视的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覆盖全市4—18岁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体系,分类管理,早期预警、发现和矫治近视,纳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至今建档覆盖177万人、筛查327万人次,服务全程信息化,建立互联网+“明眸”APP眼健康服务平台。2016年起,在全市8个区16所学校试点推行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以降低近视发生率的干预模式,并创新性开展“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系列健康促进公益大行动。2018年起启动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定期眼底监测试点。初步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市—区—社区三级眼病防治网络组织、医教结合、医防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星月职业培训学校 冀ICP备12005675号    地址:石家庄西三庄大街中亚商务楼A座401,404室(西三庄大街52号北空四站对面)  
0311-87338028
1593117129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