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验光知识 >

验光知识

“家渗”难以发现,却在不断扼杀青少年视网膜

2019-08-28 16:54:58   浏览量:

 

孩子眼睛不红、不痛

更没有不舒服

谁想到孩子的视网膜

居然是脱离的

家长们可要多长点心
 
警惕“家渗”扼杀青少年视网膜
 
 

 

 

 
 
 
什么是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简称“家渗”。单从名字上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疾病。 
事实也是如此,“家渗”作为一种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为主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视网膜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其他继发性眼病,比如玻璃体混浊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等。

 

 

 
 
 
“家渗”有哪些临床表现?
 
 
 
 

 

“家渗”的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因多于年幼时发病,患儿个人表述能力差,症状隐匿,多在出现严重视力损伤时才引起家长的重视
此时患儿来诊,多半表现为视功能较差,并出现斜视、高度近视或散光等并发症
 

 

\

斜视

 

 

也有部分“家渗”患者是成年后发病,患者的个人症状表现各异。早期可能出现眼前黑影漂浮、蜘蛛丝样浑浊和黑影遮挡等症状。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则眼前会有固定的黑影和视力严重下降等症状。
 

 

 

 
 
 
什么原因造成“家渗”?
 
 
 
 

 

 
 

视网膜发生改变

我们的眼球作为一个复杂的神经性屈光系统,从前到后包括了角膜、晶体在内的多个光学结构和视网膜九层神经结构,多个结构的精密配合才能给我们呈现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家渗”主要是因为视网膜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了解“家渗”,首先我们要先来回顾一下正常的眼底结构。
正常的眼底呈现橘红色外观,有视盘和黄斑的正常结构,还有弯曲有序的血管走形。视网膜就像是照相机的底片,是人的眼睛用来成像的结构。
 

 

\

正常的眼底结构

 

 

“家渗”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视盘和黄斑可能出现明显形态改变
典型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走形异常,视盘和周边视网膜相连的白色条索样牵拉,周边可见灰白色无血管区。
这些不正常的结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玻璃体反复出血,最终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进而对视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

“家渗”的眼底结构

 

 

   “家渗”作为一种家族遗传性的视网膜疾病,在早期可能仅限于周边血管发育的异常,发展到最终的视网膜脱离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如何治疗“家渗”?
 
 
 
 

 

 
 

“家渗”的疾病分期

“家最早期多表现为在颞侧周边视网膜出现无血管区,进而发展为新生血管形成,后续可伴视网膜内或下渗出,最后条索机化瘢痕牵拉,出现视网膜皱襞,严重时可引起视网膜脱离,甚至视乳头及黄斑移位。
而后根据这个疾病进展和检查情况,可将“家渗”分为5期:
 

 
1期: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分支无明显增多;

2期: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区伴血管分支明显增多;
3期:次全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
4期:次全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中心凹;
5期:视网膜全脱离。
 

 

 
 

“家渗”的治疗方法

所谓有的放矢,方能事半而功倍,详细的疾病分期的是为了更细致化的治疗。
“家渗”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如下:
 
1期:仅有无灌注区,可不需干预,仅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情况;

2期:周边视网膜出现血管性异常,可选择激光或冷冻治疗
3-5期:在“家渗”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后,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目前,“家渗”的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和早治疗,是以延缓病程进展、防治继发眼病、挽救残存视力为目的
“家渗”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预后因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程度而异。而且是否“家渗”进行预防性治疗尚有争议。
但总体而言,“家渗”患者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进行激光光凝等,有望阻止病变的进一步进展。
 

 

\

 

 

另外,对不知家族史的患者需详细筛查其家族成员,不典型患者需经常随诊以了解病变有无活动性进展,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慢病程的进一步发展。

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星月职业培训学校 冀ICP备12005675号    地址:石家庄西三庄大街中亚商务楼A座401,404室(西三庄大街52号北空四站对面)  
0311-87338028
1593117129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