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属于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病例1
男,56岁
主诉:左眼睁眼困难、眼球运动受限1周。伴左侧头痛、眼痛。
体查:
视力OD 0.2 OS CF/30cm;眼压 OD 18,OS 16;
左上睑下垂,左眼外斜,角膜映光-15度,左眼球向内、内上、内下运动受限;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1CT,右眼晶体缺如,左眼晶状体核及皮质轻度浑浊,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清,眼底可见激光斑,左眼玻璃体硅油填充。
既往史:发现T2DM 3年;右眼一月前因“右眼玻璃体积血,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PDR”行“右眼玻璃体切除+PHACO”术,左眼一周前因“左眼玻璃体积血,牵拉性网脱,左眼PDR”行“右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术后恢复良好。
实验室检查:
BR:白细胞计数7.90*109/L,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3.75 *1012/L↓,血小板计数7.90*109/L,中性粒细胞6.52 *109/L↑,淋巴细胞1.06 *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2.5%↑,淋巴细胞比值13.40%↓
HbA1c:8.70%↑,空腹血糖10.12mmol/l↑
头颅CT、MRI、MRA等均未见异常
眼位照片:
眼底照相
诊断与治疗:
诊断:左眼糖尿病眼肌麻痹;左眼痛性眼肌麻痹待删;双眼玻切术后;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
1.控制血糖
2.恩经复 肌肉注射 QD
3.甲钴胺、维生素B1口服
4.扩血管药物治疗
5.DXM球周注射
2月后复查:
视力OD 0.4,OS 0.1(矫正视力);眼压 OD 15,OS 20;
左眼上睑下垂明显好转,左眼外斜,角膜映光-15度,左眼球向内、内上、内下运动好转;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1CT,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清,眼底可见激光斑,黄斑中心凹反光欠清。左眼玻璃体硅油填充。
眼位照片:
病例2
男,46岁
主诉:双眼视物重影1周
体查:
视力OD 0.6(矫正视力 1.0),OS 0.6(矫正视力 1.0);眼压 OD 15,OS 16;
右眼内斜,角膜映光+15度,右眼球向外侧运动受限;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1CT,双眼晶状体透明,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可见微血管瘤、棉绒斑。
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8.1%↑ WBC:13.56*106
既往史:DM10年。
眼位照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双眼静脉期视盘边界清,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视盘鼻上放射状小片出血,视网膜散在MA及小片无灌注区,拱环结构欠完整,晚期黄斑轻微荧光渗漏。
诊断:右眼糖尿病眼外肌麻痹;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度NPDR)。
治疗:
1.控制血糖
2.恩经复 肌肉注射 Qd
3.甲钴胺、维生素B1口服
4.扩血管药物治疗
5.DXM球周注射
6个月后复查:
视力OD 0.5(矫正视力 1.0),OS 0.8(矫正视力 1.0);眼压 OD 14,OS 17;
右眼位正,右眼外转未见异常,右眼球各方位运动尚可;
其余检查基本同前
眼位照片:
糖尿病眼肌麻痹临床特点:
1.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且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无关。
2.急性起病,往往以复视为主诉。
3.单眼发病多见。
4.可伴有眼痛、头痛,需与痛性眼肌麻痹鉴别
5.动眼神经麻痹最多见,其次为外展神经。
6.血糖往往控制不佳。
7.综合治疗基本能痊愈。
总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但临床上其实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和糖尿病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眼肌麻痹等,从而导致误诊和漏诊,掌握其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和治疗
糖尿病可引起任何颅神经麻痹,患者可能会从孤立的动眼神经 (第三),滑车(第四)或外展神经(第六)神经麻痹或合并眼神经麻痹中出现复视[]。其中以动眼神经受累最常见,外展神经次之,而滑车神经受累较少。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且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无关。病例1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2为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单眼眼肌麻痹,瞳孔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应正常。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是由于神经缺血所致,也可能由于高血糖等多种因素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曾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有局灶性缺血性神经梗塞,提示微循环障碍导致糖尿病性单神经病变。
糖尿病中动眼神经麻痹的典型表现是伴有上睑下垂、瞳孔不受累、伴发同侧头痛的急性发作性复视。
诊断糖尿病眼肌麻痹的标准为:糖尿病患者突然发生眼肌麻痹,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诊断为本病。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眼肌麻痹时需要排除颅内疾病,如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一般不会出现瞳孔改变,这是与颅内动脉瘤压迫相鉴别的要点。虽然瞳孔未受累经常作为区分糖 尿病与其他结构性眼病(动脉瘤,肿瘤或肿块)的手段,但14-18%的糖尿病患者确实发生瞳孔功能障碍。
在对糖尿病引起的眼肌麻痹,以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为关键,并尽量减少其他更严重的缺血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可能有助于康复。同时给予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的药物,以改善神经缺血状态,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在大多数情况下,神经功能可以恢复, 尽管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症状缓
|
|||||||
| |||||||
![]() |